新聞中心news
CQ9電子一篇文章幫你解讀智能表前世今生
CQ9電子一篇文章幫你解讀智能表前世今生作為一種進化科技產物,“智能手表”的出現(xiàn)打破了人們的固有觀念,就像戴在手腕上的不一定是手表,稱為手表的不一定只顯示時間。
美國IT網站PCWorld曾撰文,對“智能手表”幾十年的發(fā)展歷程進行了回顧。文中,作者將“智能手表”定義為“手腕上的微型電腦”,也就是說,它只不過是一種像具備手表功能的智能終端。但從大眾的接受范圍來看,將其稱之為“手表”,或許更貼近大眾的理解能力范疇,接受度也會隨之提升。
1940年代,MIMO LOGA計算器手表問世,其使用方法就像是一把計算尺。佩戴這種手表的人可以隨時進行簡單計算,只是表內沒有任何電子元件。
作為智能手表另一個重要里程碑,漢米爾頓在1972年推出的Pulsar,成為世界上首款電子表CQ9電子游戲。只要按下按鈕,表示時間的紅色數(shù)字就會在手表原始的LED屏幕上顯示。而3年后,漢米爾頓又緊接著推出了全球首款電子計算器手表 TimeComputer Calculator。
1982年可以說是智能手表科技爆發(fā)的第一個高峰年,多家手表廠商都推出了可以儲存信息的原型手表。1983年,精工推出首款量產的資料庫手表——D409系列。這款表早期款式最多可以儲存112個字符,用戶可以通過一支觸控筆在底部液晶觸摸屏上輸入文字。同時,精工還發(fā)布了Data2000,可以通過外置鍵盤將筆記輸入到手表中。
次年,精工推出了UC-2000,可以選配鍵盤或打印機電腦單元,以便將手表作為顯示器。與鍵盤相連時,你可以輸入文字并運行BASIC語言,或從ROM卡中加載程序。
1985年,愛普生推出了基于Zilog Z80的RC-20,被部分業(yè)內人士視作全球首款獨立的計算機手表。這款手表可以通過ROM配件向RC-20中加載不同程序,并在手表點陣液晶屏上加載,而無需任何外設的輔助。
電腦與手表間無線連接在現(xiàn)如今已不是什么特殊科技,但全球首款支持電腦與手表間無線數(shù)據(jù)傳輸?shù)馁Y料庫手表——天美時TIMEX Data Link 150誕生時,的確引起不小的轟動。只不過,該手表沒法運行程序。
其實,在IT領域,對于這種手腕智能終端的界定,相對更為嚴謹。日本人更愿意將其稱為“腕式電腦”。在愛普生RC-20發(fā)布的13年后,精工推出了Ruputer腕式電腦,擁有16位3.6MHz CPU、128KBRAM及2MB存儲空間。
人們習慣將歷史分段,以便日后總結歸納某種事物的發(fā)展。從1940年代到1990年代末,至少有50年的時間跨度。在這半個世紀中,根據(jù)智能手表的發(fā)展,我們可以粗略地將這段時間歸納為智能手表的青蔥歲月。而真正標志著其而立之年的,當屬由IBM公司在2000年推出的LinuxWatch。
這是第一款運行Linux操作系統(tǒng)的智能手表,比精工1998年推出的手表更為先進,搭載了8MB RAM與8MB閃存。第二年,IBM與西鐵城合作推出了WatchPad 1.5原型產品,在同樣搭載Linux系統(tǒng)的同時,還采用了74MHz ARM CPU。
看準市場走向的,還有天美時。2003年,天美時升級了Data Link系列產品,允許用戶向Ironman Data Link USB手表中加載不同應用程序,而這些程序被稱為WristApp。用戶可以在網站上下載多款不同的WristApp,包括游戲及健身應用。
在2003年的CES大展上,比爾·蓋茨宣布微軟將通過日用品智能個人物體技術(SPOT)涉足智能手表領域。而其首款通過MSN Direct訂閱服務接受無線新聞及天氣信息的智能手表,發(fā)布于2004年。同年,松拓、Fossil也分別推出SUUNTO N3、Abacus AU4000與之抗衡。
正當所有人對日系智能手表嘆為觀止的時候,蘋果公司推出的第六代iPodNano將現(xiàn)代智能手表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。iPod配件制造商GriffinTechnologies發(fā)布的Slap保護套,可以直接將Nano戴在手腕上,成為一款“智能手表”。而蘋果公司也借此進入智能手表的戰(zhàn)役中。
2010年,索尼愛立信推出Live View。索愛方面將其定義為一款OLED腕式顯示器,通過藍牙顯示Andriod智能手機的內容。兩年后,索尼在產品調整后推出的SmartWatch,依舊作為手機伴侶出現(xiàn),但卻標志著大興電子廠商開始著眼智能手表市場了。
在不少IT人士看來,全球最值得期待的智能手表一定是蘋果的iWatch,而在現(xiàn)今智能手表產品中,獲得市場口碑最好的,當屬PebbleE-Paper手表——采用電子墨水技術,可通過藍牙與iPhone、Andriod智能手機無縫整合,并運行定制應用。
2013年9月4日,三星推出Galaxy Gear智能手表。5天后,日產汽車宣布,為旗下Nismo汽車用戶設計一款智能手表。這是第一家生產智能手表的汽車制造商。據(jù)稱,日產Nismo概念手表將是第一款將司機與汽車相連的手表,將提供實時生物識別數(shù)據(jù)。
2014年9月9日,蘋果2014年秋季新品發(fā)布會在總部所在地加州庫比蒂諾當?shù)氐腇lint表演藝術中心舉行,會上蘋果CEO宣布發(fā)布全新的產品:Apple Watch。
2015年3月10日,蘋果2015年春季新品發(fā)布會上正式發(fā)布會了Apple Watch,分為運動、標準、定制三版,將于2015年4月10號預售,4月24日上市。引發(fā)瑞士傳統(tǒng)制表業(yè)對于智能表的極大重視。
看來,一個新的電子技術時代即將到來了。但“智能手表”也好,“智能終端”也罷,作為電子消費產品的一員,也算是“手表”范疇內的新成員,這種產品究竟是否經得起IT產品市場及鐘表市場的檢驗,就要看它們的運氣了。